展开目录

光线决定物体

意大利绘画大师达·芬奇说:“一切形体都被光与影包围着。”

我们能够看到这个美丽丰富的世界必须要感谢光与影。因为有光、影的变化我们才能够意识到形态之间的差别。光是因,影是果,光和影从不分家。我们不能描绘出光的行踪,但至少,应该懂得在绘画中用影来证明它的存在。在素描中,光源位置的轻微改变对画面的光影关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初学者往往容易忽略对投影的描绘。我们知道,没有投影的实体是不存在的。在绘画中,投影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表现画面的空间关系。一个物体的投影落在另一个物体之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大小、前后、高低、远近的关系便一目了然。

三大面五调子

素描中常说的“三大面”、“五调子”是指物体在光线照射下所呈现出的一定明暗关系。三大面,即黑、白、灰,是概括地表现画面整体明暗节奏和立体感的方法(图41)。五调子,则是亮面、灰面(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绘画中称这五种不同的受光部为五调子(图42)。饱满的四面形象必须依托丰富的光影效果才得以呈现。因此针对物体细部的描绘必须深入研习“五调子”的变化规律。
 

 



亮面

物体因受到光源的直接照射而产生的最亮的色调。

灰面(中间调子)

物体在受到侧光的照射后会呈现出灰色调子。

画面中除了亮部与明暗交界线这样极致的色调,还有大量的中间调子,它们是构成四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精彩的建筑空间往往来源于丰富的过渡空间处理,素描中灰调子运用的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画面的成败。灰调子使画面明暗关系更加有趣,更加细腻。努力尝试表现灰调子的层次变化,准确地表达出它们之间微妙的关系,这对绘画水平的提高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明暗交界线

明暗交界线是指任何光照条件下的物体亮部与暗部的交界处。它往往是画面中颜色最深的调子,同时也是画面色调最为丰富的地方。初学者需要对明暗交界线有足够的认识和塑造意识。当基本形体确定后,就要随即画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形状。这样,在每一轮对画面反复深入的过程中,才能够首先对明暗交界线进行着重表现,并根据其调子的深浅对其它部分进行调整。需要指出的是,明暗交界线并非是一条单薄而没有变化的“黑线”,而是一个色调凝重、对比明快的窄小的“面”。它是对物体几何关系的最直接的表述,同时也是体现物体质量感的关键所在。

反光

物体背光的部分会接受来自周围环境作用的微弱反光。通常由于反光的存在而使物体暗面的色调不再单一。呈现出既立体又生动的视觉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反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色带——即使是存在于同一个面内的反光,也有着或多或少的明暗色度的差别。

投影

光使物体有了自己的影子。投影是物体受到光照后产生的平面虚幻现象,它的透视变化与光源的角度有关。投影非常重要,它能够形成色调虚实上的自然转化,有利于形体透视的表达,也有利于传达画面的空间感。

初学者往往因为投影部分乍看上去很黑,就在画面上用力涂抹。其实,只要田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即使是同一片阴影,其内部的明暗变化与虚实对比也十分明显,而绝非一片漆
黑——最深处一般在物体与影子的相交地带(图43)。因此,初学者必须有这样的意识:投影有自身丰富的明暗关系与节奏变化。有时,这种变化甚至非常强烈。一般而言,光源与物体距离越近,明暗对比关系就越分明,形体界线也越清晰;光源距离物体渐远,投影便有渐渐洇开的趋势,与周围环境过渡缓和,甚至边界也模糊难辨。

高光

高光与亮部同指物体在光照下最明亮的部位。不同的是因物体间质地与肌理的差异,绘画中将其分为对光线具有反射作用和无反射作用两大类。前者的最亮部位被称作高光,而
后者则叫做亮部。

高光存在于对光线具有强烈反射作用的物体表面。画面中高光的产生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画面的自然“留白”,即在作画的过程中空出高光的部分不画,让它“亮”起来;二是使用橡皮,有技巧地把高光“原”出来。回面中呈现的高光,能够与周围的色调形成非常鲜明的节奏变化。

点赞(3)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