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目录

        水墨人物画是意笔人物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种,在历史上,宋代以前,以工笔人物画见多,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更强调绘画的意境和形式,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现代写意人物画,是上世纪初西方绘画尤其是素描造型方法传入后,与文人画的笔墨技巧相结合的中西合璧的产物,以线条表现人物是中国人物画的基本造型手段。

        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发展较早的画种,但是成熟比较慢。楚帛画的《御龙图》、《凤夔人物》是最早期具有意义的画,两幅都是以人物为主,并以线描为主要表现方法。唐代是人物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人物画大家辈出。阎立本在《历代帝王图卷》中表现的气度,张萱、周舫笔下的贵妇形象,五代时期的顾宏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活动场景的创造性表现,都在中国人物画领域中具有出类拔萃的作用。唐代人物造型的线条表现在粗细基本一致,圆润工整为主。吴道子开始追求粗细变化,创造了“莼菜条”的线描表现方式,在他的壁画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这对以后写意人物造型的产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到宋代,李公麟以轻描淡墨的白描形式表现人物,自成一格。而南宋的梁楷在《泼墨仙人图》(图1)、《李白行吟图》等作品中则采用粗放泼辣的用笔,进而发展成为大笔泼墨法人物画,他用粗阔而有变化的笔势、干湿浓淡的墨色,概括简练的线条,大笔挥洒,自出新意开创了大写意水墨人物画的先河,使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造型手法有了重大的突破。此外北宋的石恪,用笔豪放,形象生动准确,他的水墨人物画对后人影响极大,作品如《二祖调心图》等。
       元、明、清的水墨人物画由于文人的介入,墨戏盛行,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以及对文人的轻视,影响和束缚了画家们的创造精神①。这一时期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他们厌世的思想情绪和追求隐迹山林的愿望。他们把艺术作品当作抒泻自身胸中逸气的手段,或沉迷于模仿古人,或玩弄笔墨情趣,所以整个绘画领域处于一种轻造型、重笔墨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复古的状况之中。故这一时期的人物画走入了一个下坡路阶段,但是陈老莲夸张的造型,黄慎的狂草入画,任伯年生动严谨的造型,考究纯熟的线条表现,对后世人物画的发展都曾产生重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水墨人物画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发展却非常缓慢,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画家并没有经过很严格的造型训练(如素描、速写、人体写生)没有解剖学、透视学,画家们缺乏对人体解剖知识的了解②。人物造型手段除意笔人物画中的线条造型和笔墨造型外,没有素描造型和色彩造型,手法单一,造型表现能力很局限,对于人物画造型状态、内心世界,不能作更为深入、丰富的刻画。
        到“五四”运动以后,随着西方艺术以及素描理论的系统传入和影响。重视表现当时的现实生活,水墨人物画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徐悲鸿、蒋兆和等画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了意笔人物画的发展。关键是通过引进西画素描、速写、色彩的基础训练,以及对解剖学、透视学的研究。同时加强了人物肖像写生、人体写生、生活速写的训练,使人物画家的造型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二、现代水墨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流派及特点
        水墨人物画造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流派:其一,从工笔画衍化而来,人物造型比较严谨细致,有很强的线描表现能力,再从意笔人物画中吸取营养而形成的线描派体系。其二,从大写意花鸟画中吸取营养,注重水墨的运用。其用笔、用墨往往大刀阔斧,泼墨挥洒淋漓酣畅,这种画法更多地注意大块面的色、墨的组合与对比。巧用“团块”造型,从写生入手,生于生活感受,风格写实,松紧互用的浙派体系,是大写意人物画的典型派系。以刘国辉、方增光为代表画家。其三,继承古代文人画中人物造型的概括、提炼、简约的特点,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一些抽象因素,重于笔墨形式,以书法韵律入画;重于诗境的开拓,讲究格调和趣味。笔下人物造型都各有其独特的“符号”,个性突出,注重造型趣味、笔墨趣味和形式趣味的新文人派系。以卢沉、刘斯奋为主要代表画家。其四,以生活速写作为创作依据,并且糅合速写线条的韵味与国画用笔于一体,强化线条造型的力度。用笔、用墨上减弱体面转折之皴擦渲染,善于表现人物的动态美和多人组合。注重表现画面的热烈气氛,突出“动感”,适合大场面的人物活动和组合,适合表现生活中的人物活动,其突出贡献是使中国人物画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以黄胄为主的派系。其五,把西画素描的造型和传统笔墨的表现糅合在一起,对人物造型严格考究,人物形象通过勾、皴、擦、染的多种手段加以表现,对人物头、手等主要部位的结构和体积有深入而精到的刻画。对人物性格、精神、气质和内心世界都有着恰如其分的表现和传达以徐悲鸿为首的体系。其六,吸收水彩、水粉画的表现手法,强化色彩的对比与变化。在人物画上,对人物各种现代衣着已不再是简单化、概念化的交待,而是丰富的真实再现。主要贡献是将西画水彩、水粉技法融入中国画,大大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表现能力的岭南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杨之光与林墉。
三、水墨人物素描造型与笔墨造型的关系
        综合上述派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共同点:水墨人物画是人物造型与笔墨应用综合的产物,造型是基础,是笔墨应用的依据,写生造型训练是画好水墨人物画关键的一步。
        水墨人物写生中人物造型问题,既有技法表现问题,也有对“形”的理解和把握等问题。我们在学习意笔人物画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严格和正规的素描、人像、人体写生训练和速写训练来提高造型能力,还要研究解剖学、透视学,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把握人物的造型结构和动态关系。水墨人物画有两大基本问题,一是造型问题,二是笔墨问题。就目前水墨画创作的现状看,解决造型问题是当务之急。而在水墨人物写生中又有素描造型和水墨造型二个重要因素,下面就分析一下这二种造型方法分别有什么目的、特点、表现手法及关系。
        素描造型是指用木炭条、炭精条、炭笔、铅笔、钢笔、毛笔等较为单纯的绘画工具及单一的颜色在纸面上创造物体的形象或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造型”在某种程度上与“造形”通用③。在水墨人物写生中素描造型的目的,就是将我们所要描绘的客观主体,通过素描造型这种可以改动的方式在纸面上表现出来。用简练但深刻的线条抓住描绘人物的特征,给我们的大脑留下第一印象,为后面笔墨造型打下基础。素描有两种造型方法,分别是线结构造型方法和明暗造型方法,而在水墨人物画写生中线条造型的方法用的较多。“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这是德国伟大的艺术家保罗?克莱一次用来表达线条的一句话④。以线为主的表现手段是以突出人物的结构组合关系。也就是说在造型上强调人物结构关系,但并非对非结构的其他因素采取排斥态度,否定明暗特点,而是削弱自然光对物象的直接影响,着重研究人物结构中各个部分互相之间的组合原理和内在运动规律,并将其体现于不同透视角度的变化之中。它强调对人物的理解、强调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强调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结构素描方法的明显特征。它不同于明暗造型突出对物象光影暗的描写,表现强调出人物由光照所产生的明暗强弱、虚实变化,以光为明暗造型的依据。
        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素描写生与素描有所不同,中国画重用线,以线为主,造型的依据是人物结构与轮廓,明暗次之。这种以线描为主流的造型手段,贯穿于中国绘画史,是华夏艺术的一大特点。中国历代画家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在纸(包括绢)墨、笔、砚等不断的演进中,创造和发展了这种线描的形式和功能,使看来简单的线描变得诡异谲诡、臻丽灿烂。从而形成了白描法、工笔重彩法,没骨法、写意法(水墨法)等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对世界艺术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水墨人物写生中笔墨造型的目的是把素描因素转化为笔墨的形式,把描的东西转化为写的东西,笔墨依据于素描,但又不局限于素描。在笔墨造型的过程中,点划、线条、墨块的运用,更能抓住我们所描绘对象的神态和特征,也就是抓住人物的“神”。为后面对人物画象的深入描绘,用色等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也有部分对造型能力很强的画家,在水墨人物写生过程中,不用素描造型而直接用水墨造型,但那是建立在他对人体结构深入掌握的基础上的。把人物头像特征在头脑中进行初步刻画,然后直接用水墨写出人物的动作和特征,如:黄胄、蒋兆和。
        现代水墨人物所使用的笔墨语言,是传统和现代笔墨的综合作用。传统水墨人物画可使用方法很少,最主要的是中国画的笔墨,这是不容置疑的,否则水墨人物画的特性也就会发生改变。但是用笔墨这种工具材料,而产生的用线、墨的方法描绘出的,有独特性质的造型就是线面造形,线面造型是当代水墨人物画很具特色的造型方法之一。当代水墨人物画,强化人物的个性,追求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文人写意的笔墨语言和西方人物画造型方法及相应的色彩学相结合的产物。

点赞(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