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目录

        基础素描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美术学院实行新的教学体制改革,不少学校都成立了跨学科专业性的基础教学部,基础部的任务很明确,基础素描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专职素描老师任孝,无疑为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基础素描
        另一方面,随着大量扩招,短期突击培训考上美院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为进美院,按照考试模式业进行训练,不求甚解。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高考速成的技法及教材,质量低劣之极,让人哭笑不得。这些书籍和圪生之间互相迎合着,创下一个个高考的奇迹。这些考生考上后,往往存大很多问题,概念化、程式化,面对客观物象无动于衷,毫无感受可言,根本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观察。怪谁呢?不能怪考生,也不怪教材、高复班。得怪我闪的招生模式,你考石膏,就那么几具,都有可以背下来口才黠写头像就更是让人背了。再有,把人头切面切得一块块象鬼似的,还能给高分。这校学出来的考生销路好,自然就“良性循环”了。
        这样的问题,相信每个学院都一样。这是对当今学院基础素描教学的一种挑战。
        素描的直接性和简便性无疑是初学绘画进行造型基本规律研究训练的思想的形式,同时,艺术家在作品上的思考也往往首先表现在这“艺术中的艺术”——素描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描绘自然的具象能力外的一种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成熟与完善,也就是影响到今后艺术实践的源动力,非常重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物象规律和艺术规律的关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表达的能力,我想这是基础素描教学的基本任务。
        初学素描从直线打廓开始入手,这本来是很科学的方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有很多同学把这种科学的方法变成了概念化、为轮廓而轮廓,不管什么东西,轮廓都有是一样的打,下意识到地直线越切越短,到最后轮廓成了空的,磨磨蹭蹭,就无法画下去了。问题在于打轮廓不仅仅是为了用直线,这只是手段。有的学生很辛苦地节了半天,还会把一个长脸画成了方脸,相信从来没学过画的人都分得清,他们为什么搞不表,因为他们只认“方法”,而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模特儿稍有变动,画就成了立体派了。还有学生就对涂明暗感兴趣,形体关系没有框定就先涂,对如何排线条和笔触很沉迷,抠得相当细腻了,但基本的形体结构关系却没出来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这些教基础课的老师,的确需要非常的耐心,每年的新生进来,都要面临一个洗脑的过程,每年都得走一遍。
        掌握素描造型基本规律,这包括使轮廓、表现形体与结构、明暗、空间的能力,是要将自然中的形态转化为绘画的形式,这里边就有个如何看的问题。就人物肖像素描而言,为另外使学生对客观物像有个本质的观看、实实在在的熟悉和了解,应该把解剖课的一部分内容纳入素描课中,把解剖的知识和形体的表达直接联系起来,同时也避免了对解剖的教条的应用。设置泥头骨的练习,为斩是让学生充分体味这空间中听立体构造。只有对对象的形体结构以及构架有一棵树,早已成竹在胸,离开对象也能画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大师也对看得出的东西和感悟后体会得到的东西都是去用心关注的。
        就现准对象的问题,我们应该从绘画的基本要素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不仅仅是绝对意义上的画准,而为了这个准,去反复量着、测着画。这种习惯有碍于提高感受力,视觉去表现那些你认为是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当模特儿在面前时,你到底看到了什么?这个观察就是审美的分析,要是你对面所要表现的对象无动于衷,那么就画不出动人的作品。只要他细去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象米开朗基罗和埃·德加那样的大师,他们的素描作品中所描绘的人体并非都是解剖图式的准确,有时甚至相差很大。正如德加所说的“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也就是说素描是一种发现的行为,准确只是感觉上的准,绘画语言或者说是绘画的各种基本要素是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
        艺术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当一个学生一旦明白艺术的真谛并不是绝对地再现自然时,一下子能够改过来,而能把本身的艺术感受表现的充分吗?恐怕很难了。自然描摹对象的能力不等于基本功,这是个老问题了,但就今天来说,还得谈。“所谓精确只有在创造思维的产生和形式语言的出现后,为体现形式的完美性,精确或精密才有衫价值”。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严格要求掌握自然物象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两者不是先后之分,而同时进行,各有偏重。
        除了个人的天赋外,审美感受能力在实践中的培养应该体现在每一张作业中,每次都是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和传达对客观世界审美感受的艺术表现能力的尝试和实践。那种开始新的作业时,没有经过打量,尚未发现对象美感何在时就按照也既成的对解剖结构的理解、概念地没有锐气地画出来,或用自己惯用的方法去套,即使能把对象画得比较完整充分,也缺少新鲜灵动之感,这样的作品原则上不能给高分。必须从不同对象上捕捉因人而异的微秒而不同的感受,体会自身的情感,需要提炼、强化、大胆地选择放弃与造型无关的细节和局部,抓住最有生命力、最能体现自己感受的要点,概括地表现出来,不能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自然图像。每个学生都有各自天性中的可贵的东西,有的同学在明暗方面呈现出很强的能力,有的则在线的运用,有的在画面形态方面,有的在细节刻画方面有优越表现,而这种个性与主观特点可以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帮助他们把这种不同的感受表达充分。在描绘的过程中,有时不一定是胸有成竹,感觉迟钝,没有发现某种契机,那是能力问题,发现了并把握住,这也是基本功。
        另外,画面形式语言的研究和训练也应充分重视,并应单独开课。写实的作品也应注意画面的构成关系,而不只是孤立地表现某个物体。对具象写实作品中的抽象因素的忽视,长期以来,是我们的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更是当今考生不备的功课。而片面地强调所谓构成,与具象作品完全隔离的一种单一的“黑白灰,点线面”训练,对具象绘画教学而言,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强调在写生中渗透,这就要求我们的课与课之间有个良好的衔接。我们的民族传统绘画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领悟,所谓“经营位置是也”。如何继承民族艺术遗产,以此来提升当代艺术语言的境界,该从 一年级学生几乎都不太会画。加强速写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避免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上的教条主义,进而主动地去感受对象、去表达。速写的感性造型,更注重形象与表现的直觉效果,较为快速作画的过程,一定要求你是概括的、鲜活的,而这正是优秀的素描作品应该具备的品质。因此,把素描和速写结合起来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光布置课外作业 还不够,应让速写课进教室,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应强调每年的下乡不能以相机代替速写,这个课题,比已往任何时候都要显得重要。
        一年级刚进校的学生对高考教材作者的名字都表现出一种崇拜,可问及丢勒、德加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么只有让我们来组织对大师经典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对素描理念进行重新梳理,让他们充分体味素描的丰富而多样的语言特色。重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训练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临摹是表现自我的基础。要临摹,那就应该临大师的作品,第一口奶的道理大家都清楚。大师们的世界,超越了所有的时代,其中哪怕是有些东西暂时不理解,只管先临摹,这就像欣赏古典音乐,先是听不懂,听多了脑子里有个旋律了,慢慢也懂得了,当然先得找那些容易哼唱的、擅长旋律的作曲家的作品。靠分析临摹大师的作品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讲究的不能仅是线条和明暗,是生命的状态、创造的灵魂,使学生能进入某种境界,慢慢地,大师的东西就会逐渐渗入各自的血管而成为自己的血液。只是现在学生大多不太能静下心来临摹,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是否有必要把这一内容纳入素描图课内由老师来安排完成,也是值得考虑的。

点赞(0)
返回
顶部